混日子的一生

看杂七杂八的书,过浑水摸鱼的生活,做莫名其妙的人

《非暴力沟通》书摘

我曾以为,我的一生将致力于对生命的痛苦作出反应。后来,我发现,这过于沉重、过于灰暗。如果我只看到痛苦,我的心难免会被乌云所笼罩,被绝望所吞没。在徘徊中,终于有一天,我发现,我的人生可以对生命的美丽作出反应。当我看到了美——自己、他人以及其他生命的美,我心中充满了柔情,也找回了生活的热情与活力。

如果今天的世界是无情的,那是我们的生活方式造成它的无情。我们的转变与世界的状态息息相关。

直视自己逃避的东西,去发现为什么不喜欢做这些事的原因,关注自己的责任,对自己的责任负责而不是理所应当的抱怨。

人对错误的,灾难性的决定不负责任地不加阻拦,不负责任的无所作为,才会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。

人们越是习惯于评定是非,他们也就越倾向于追求权威,来获得正确和错误的标准。一旦专注于自身的感受和需要,就不再是好奴隶和好下属

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~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

有时,我们认为自己受到了指责,实际上,那些话是他人表达需要和请求的方式。

在一个生气的人面前,永远不要用‘不过’‘可是’‘但是’之类的词语。

“我认识到,面对现实,并非完全是坏事。我还认识到,有许多的事情,我无法逃避,需要独自去担当。

“我很害怕。我发现自己在挣扎。有的时候我竭尽全力,却还是做不到。幸运的是,我也看到,现实还有好的一面。

一旦负面的自我评价使我们看不到生命的美,我们就会忘记自己是“特殊的生命”,而把自己当作一张椅子。如果我们习惯于将自己视为工具——充满各种缺陷的工具,自我憎恨还令人奇怪吗?

失误揭示我们的局限性,并引导我们的成长。

羞愧是自我憎恨的一种形式,出于羞愧的行为不是自由而快乐的行为。即使我们试图更加友善和体贴,一旦人们意识到我们行为背后的羞愧或内疚,他们对这些行为的欣赏也就比不上那些只是出于爱的行为。

我们也不是命中注定要去服从“应该”或“不得不”的指挥,不论它们是来自外部,还是来自我们自身。一旦顺从了这些命令,生活也就会失去乐趣。

既然我们可以用心体会他人的评论所反映的需要,我们一样可以了解自责所反映的需要。

在遇到挫折时,充分体会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。是的,感到遗憾是难免的。但它能帮助我们从经历中学习,而无须责备自己。我们意识到过去的行为违背了自己的需要及价值观,并允许这种觉察引发的情感充分流淌。一旦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,我们就会考虑如何满足它。反之,如果我们的行动只是出于对生命的爱,快乐将会伴随着我们。

他们的感激也是在给我们确认:我们的行为有益于他们的生活。

如果为了体面而循规蹈矩,我们最终难免会感到厌烦

我们的心情并不取决于他人的行为

同一件事情,不同的需要导致不同的感受。一旦意识到自己的需要——不论是友谊、诚信还是休息,我们就可以更加体贴自己。我们可能会有强烈的情绪,但不再生气。如果意识不到自己尚未满足的需要,一心考虑别人的过错,我们难免就会生气。

愤怒是我们的思维方式造成的,它的核心是尚未满足的需要

如果我们满脑子是非对错,把某些人看作是贪婪的人、不负责任的人、骗子或其他类型的坏人,那么,我们就很难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。

一旦我们发现自己心底深处的愿望,并采取积极的行动,我们将会重获生活的热情。


[作者:马歇尔·卢森堡]

评论
热度(12)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©混日子的一生 | Powered by LOFTER